为帮助2025级翻译专业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、明确专业发展方向,9月16日,翻译教研室在实验楼2C303教室举办新生导学会。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唐旭光副教授、情色动漫-免费高清成人动画资源
民族文化对外译介研究中心负责人黄信教授、幺文浩博士受邀出席,与新生共话翻译专业学习与成长,翻译教研室主任樊毅主持本次活动。
活动伊始,樊毅老师代表翻译专业全体师生对2025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简要介绍了翻译专业的发展历程、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,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初步认知,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。
唐旭光副教授以自身求学经历为切入点,通过讲述两位恩师的感人事迹,生动诠释了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精神品格。“翻译者要有远大追求,斤斤计较的心态走不远。”他转述恩师的这句话,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新生。随后,唐教授结合前辈故事,向新生提出“翻译三问”——是否有“严守信达”的操守?是否有“打破砂锅”的钻劲?是否有“胸怀家国”的格局?引导新生在专业学习之初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追求。
黄信教授围绕“何为译”、“译何为”、“译路进阶”三大核心主题展开分享。在探讨翻译本质时,他以《南京照相馆》《金陵十三钗》两部电影为例,深入剖析片名翻译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。他指出,“翻译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的转换,更是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,还涉及社会学、法学等多学科内容”,并通过分析《南京照相馆》不同翻译版本的优劣,强调翻译需体现“证据感”与历史纪实性。谈及AI时代的翻译学习,黄教授提醒新生,当前翻译行业规模持续扩大,2023年从业人员已达95.3万人,但AI技术的普及也对翻译人才提出更高要求。他建议新生主动学习文心一言、DeepSeek、腾讯元宝等AI工具,掌握后编辑技能,避免被行业淘汰。同时,他鼓励新生关注广西本土文化对外传播,尤其是壮族文化与东盟文化交流,明确自身在文化传播中的使命与责任。此外,黄教授还为新生规划了四年学习路径:大一强化英语听说读写,备考翻译资格证;大二掌握语料库工具,开展基础翻译练习;大三明确专业方向,深耕法律、科技、文学等领域翻译;大四参与学术研究与实践,提升综合能力。
幺文浩博士以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的事迹为引,向新生传递薪火相传的翻译精神。许渊冲先生被誉为“中译英法第一人”,晚年虽身体欠佳,却始终坚守翻译事业,执着于重新翻译莎士比亚作品。他提出的“音美、意美、形美”翻译理念,以及“知之、乐之、好之”的治学态度,为新生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榜样。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,幺博士强调,翻译是“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”五项语言技能中难度最高的一项,大一新生应优先夯实听力基础,通过大量语言输入积累专业素养。他进一步指出,翻译专业学生需具备四大核心能力:扎实的双语功底、深厚的文化素养、熟练的工具运用能力与严谨的职业道德。同时,他还为新生推荐了《Journey to the West》双语动画及相关免费学习网站等优质资源,并以“be proud(心怀自豪)、be patient(保持耐心)、be proactive(主动探索)”三句寄语,为新生的专业学习注入动力。
活动最后,2019级优秀毕业生刘靓坤、2020级优秀毕业生李果芙通过视频形式送来寄语。现任职于华为首席法务官部门、曾获2025届北京师范大学“优秀毕业生”称号的刘靓坤,与刚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专业录取的李果芙,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、考研备考经验及职业规划心得,用亲身经历为新生提供实用参考,激励新生珍惜大学时光,明确奋斗目标。
此次新生导学会内容丰富、干货满满,不仅帮助2025级翻译专业新生清晰认识专业前景与学习路径,更激发了他们对翻译学习的热情与责任感。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,新生们将以优秀前辈为榜样,扎实提升专业能力,在翻译领域绽放光彩。



